无尽的纷争——十五世纪的意大利战争



大家好,这里是爱读历史的星空浪客。今天给大家带来一篇关于十五世纪至十六世纪的意大利战争的相关知识。


自罗马帝国灭亡之后,意大利半岛便深陷各方势力的角逐之中,从日耳曼人建立的各种分裂的蛮族政权,到逐渐统一的法兰克王国,再到迁至东方的拜占庭帝国,(以前文章均有提及)等等,都曾在这片土地上留下自己的痕迹,但他们的统治都不曾长久。这片曾经是帝国核心的土地经历数百年战争的蹂躏,当地的贵族与人民为求自保,一方面在旧日罗马帝国的废墟之上建立起一个个小邦国,另一方面,他们也在其他更具实力和影响力的帝国之间摇摆周旋,以谋求脆弱的和平。

但这种脆弱的和平注定无法长久。这些分裂自治的邦国之间本就存在诸多矛盾,比如威尼斯和弗罗伦萨是类似古罗马甚至古希腊时代的贵族共和国,而米兰公国、萨伏依公国等则是由大国册封的封建君主国,此外还有一些僭主国和更为特殊的教皇国(由法兰克国王赠土而形成),因为政体、资源乃至信仰等原因,这些势力常常彼此攻伐,更给了外敌可趁之机。

一,战火酝酿

无尽的纷争——十五世纪的意大利战争


公元十四世纪末,英法百年战争已经落下帷幕,好不容易赶走不列颠人的法兰西经过一段时间的调养生息,逐渐恢复了国力。此时,法国国王路易十一在国家稳定之后,便开始了扩张之路。首先,他联络新崛起的瑞士雇佣兵,击败并吞并了勃艮第帝国,之后又吞并了安茹、普罗旺斯等国家,将国土推至地中海沿岸。在路易十一死后,他继位的儿子查理八世则有更大的的野心——将意大利收入囊中。

在法兰西密谋的同时,西班牙王国也有自己的野心。此时,西班牙处于阿拉贡王国时期,国力愈发强盛,更是控制了当年法国曾统治过的意大利土地——那不列斯和西西里。对于扩张的渴望使得西班牙对意大利的土地充满觊觎,同时又对法国很是忌惮。

而此时,神圣罗马帝国也对意大利充满兴趣,同时对老对手法兰西的重新崛起十分担忧,于是联合西班牙,在保障自己利益的同时,共同抵御法国对意大利的侵袭。

于是,富饶而分裂的意大利便这样沦为列强争霸的牺牲品。

二,战争开幕

□导火索

关于意大利战争的开始,来源于米兰公国的内部冲突:当时的米兰公爵乔万担心其叔父、即公国的摄政洛德维科企图篡位,向自己的岳父那不勒斯国王(受西班牙王国所控制)求援。洛德维科也找了法国人当靠山,请求查理八世出兵协助。得到消息的查理八世自然是欣然出兵,揭开了意大利战争的序幕。


□法国鏖兵意大利

1494年8月底,查理八世率兵3.7万人,包括精锐骑士和瑞士雇佣兵,翻过阿尔卑斯山进军意大利,兵锋直指那不列斯。作为法国传统盟友的萨伏伊公国也出兵2.3万予以支援。由于意大利中北部各国不敢得罪法国人,法军顺利抵达那不勒斯境内,并在次年二月占领了那不勒斯。

法国的扩张引起意大利各邦国和西班牙、神圣罗马帝国的警觉。他们很快在1495年3月组建了“神圣同盟”共同进攻法国。在7月6日的福尔诺沃战役中,联军击败了法军,之后经过一年的征战,法军完全退出了意大利。(在前文《染血的长戟——瑞士雇佣兵的崛起》有所提及)1498年,查理八世逝世,由他的堂叔路易继位。

□法国再起争端

查理八世的继任者路易十二继承了他的堂侄未完成的战争,于1499年再度入侵意大利。这一次威尼斯等国站在法国一边助战,而原来的亲法政权米兰公国选择了与法国对抗。法国很快击败了米兰等国,再次踏上那不勒斯的领土。但是西班牙马上提出了对那不勒斯的声索权。为了避免与西班牙直接冲突,路易十二与伊莎贝拉女王的丈夫斐迪南二世签订协议瓜分了那不勒斯。但双方小冲突不断,最终在三年后重启战端。这一次,西班牙名将贡萨洛以其发明的“西班牙大方阵”在1503年的切里尼奥拉战役中大败法军。之后法军连续战败,不得已退出了那不勒斯。而西班牙则趁机而入,由斐迪南二世兼任那不勒斯国王,开始了对那不勒斯的直接统治。

□康布雷同盟战争

1508年,为了遏制威尼斯共和国,时任教皇尤利乌斯二世组织了康布雷同盟。法国、西班牙、神圣罗马帝国都加入进来,试图在这场战事中分一杯羹。动作最麻利的路易十二在1509年击败威尼斯军队主力,开始试图单独控制威尼斯,这引起了其他国家的不满。于是威尼斯乘机与原来的敌人们联合,另外拉拢了法国宿敌英格兰,打算将法军逐出意大利。但是联军却在1511年拉文纳一战中被法军击败,并导致威尼斯直接叛变投向法国。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克西米利安一世,派兵进攻法国和威尼斯,最后法国在诺瓦拉之战中失败,并在第二年退出了意大利。1515年,路易十二去世,第三阶段告终。

□弗朗索瓦与查理五世的战争


1519年,神圣罗马帝国新皇帝查理五世继位。由于他的母亲是西班牙公主胡安娜,因此他也继承了西班牙的王位成为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卡洛斯是查理在西班牙语中的发音)。西班牙成为帝国的一部分继续对抗法国。而路易十二的继任者弗朗索瓦一世也是路易十二的堂侄,同样继承了前任们对意大利的野心。双方于1521年在意大利重燃战火。1525年。弗朗索瓦一世亲自率军攻打米兰,却在帕维亚战役中被查理五世打得大败,自己都当了俘虏。查理五世强迫弗朗索瓦签订条约割让法国在北意大利获得的领土,但是弗朗索瓦却在获释后翻脸不认人。于是双方继续开战,战争规模越打越大,英格兰与丹麦、瑞典、奥斯曼土耳其这些域外国家也卷入了战争,分别协助神圣罗马帝国和法国。最终在1544年,法军再次失利,宣布放弃对意大利的争夺。

□法国与以西班牙为主联军的战争

1547年,弗朗索瓦一世逝世。他的儿子亨利二世难以忘记父亲被俘的屈辱,于1552年再次入侵意大利,与查理五世进行争霸。他效法父亲当年的做法,勾结天主教共同的敌人——穆斯林政权奥斯曼土耳其与神圣罗马帝国开战,把战场扩大到整个地中海沿岸。亨利二世的行为引起了基督教世界共同的反感,神圣罗马帝国与英格兰、曼图亚、佛罗伦萨组成了反法同盟,就连法国的传统盟友萨伏伊也站在法国的对立面与法国开战。最终,亨利二世的这次争霸再次以失败而告终。

三,战争结束及评价

意大利战争是欧洲历史的一个转折点。它揭开了近代欧洲第一轮霸权战争的序幕,标志着此后法国与哈布斯堡家族之间长达300年之久的争斗的开始。欧洲其他主要国家相继卷入这场欧洲范围的争夺,在客观上促成欧洲政治经济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一个以西欧为中心的欧洲国家体系初步形成,为1648年最终确立的威斯特伐利亚国家体系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感谢您的阅读,撰稿不易,请关注我每日获取更多有趣的历史知识。

给我们留言